近日,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,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海南橡膠”)龍江分公司茶山二十六隊基地,一行行整齊的橡膠中小苗中間種了香蕉。
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在中小苗膠園套種香蕉,實現“膠蕉間種”和諧共生。鄧鈺 攝
三亞市海棠區,海南農墾神泉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海墾神泉”)林下姜黃種植基地,一蓬蓬姜黃葉迎風招展,茁壯生長,工人們在田間忙碌管護。
2024年11月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墾地融合發展10萬畝膠園林下經濟的部署,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海墾集團”)迅速分解任務,依托遍布全省18個市縣的廣袤膠林,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,探索包括南瓜、南藥、益智、姜黃、“新奇特優”果蔬等產業化項目,利用農墾組織化優勢和專業化能力,推動墾區林下經濟穩步發展。
時下,海南農墾的莽莽林海、綠色林地正逐漸變為“金色寶地”。翻開林下經濟“臺賬”,一條條精彩的實踐記錄在案:林下養廣地龍,為橡膠壯根又增收;林下種南瓜,一畝地有多份收成;林下種姜黃,產業不愁銷……“林下+”產業,為職工百姓帶來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,也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可期許的前景。
因地制宜,尋找橡膠“種植搭子”
“只要細心管護,橡膠和香蕉就能成為最佳‘拍檔’。”在茶山二十六隊基地,一排排長勢良好的香蕉整齊地套種其間,技術人員吳偉忠介紹,由于林下特殊的光熱條件,并非所有作物都適合在林下種植。而膠蕉間種的探索在經過了多年檢驗后,成為當地群眾青睞的重要模式之一。
林下種植,最首要的是選好品種與模式,精準為橡膠尋找“種植搭子”。
海墾神泉集團發展林下姜黃種植產業。楊瓊文 攝
“橡膠林下蔭蔽、潮濕,許多喜好光和熱的作物難以生存。”吳偉忠說,林下通常選擇耐陰或半耐陰作物,避免強光需求型作物。更為重要的是,林下種養絕不能影響橡膠樹的正常生長,必須避免根系深、需水肥多的作物與林木競爭,優先選擇淺根系、低耗水的品種。
海南農墾的技術人員們還細心比較,挑選能夠與膠林形成共生或互利關系的作物,例如種植虎奶菇等菌類分解有機物,在增加林地“含綠量”的同時,持續擴大生態“含金量”。
此外,人們還關注到林下經濟具有生產周期短、見效快的優勢,可以幫助生產經營主體“以短養長”,進一步促進墾區保就業、惠民生、增收入。
去年下半年以來,海墾神泉積極改造老齡、低產膠園,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,在東風、愛泉、響水、長田4家分公司所轄地區的橡膠林地種植了500畝姜黃。
“第一批姜黃在今年底即可收獲,按目前的市場價計算,畝產可獲利1000元至2000元。”海墾神泉南田現代農業分公司科技發展部副部長劉穎澤說,姜黃有喜溫不耐寒、喜濕不耐旱的特性,能夠與橡膠“默契配合”,且姜黃市場價格和銷路極佳,從種植到收獲僅需14個月,有生產周期短、見效快的優勢,能夠實現“以短養長”的產業愿景。
目前,海南農墾各企業針對各區域獨特的自然稟賦、種養傳統、特色品種等產業要素,因地制宜,科學合理選擇林下經濟發展模式,優先發展熱帶優異果蔬、食用菌、南藥等經濟效益好、有市場前景和發展基礎的特色產業。
精心管護,探索膠林全周期種植
在林下經濟發展如火如荼之時,也需注意到仍有諸多堵點需要破解。
業內人士表示,例如諸多林地比較偏遠,灌排設施和水、電等基礎保障設施條件較差,難以開展機械化作業,導致管護成本較高。
“在姜黃種植前,我們便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清表,并完善滴灌等基礎設施。”劉穎澤說,目前針對膠林雨季雨水多排澇難以及旱季灌溉難等堵點,該公司持續完善排水、澆灌系統并配備建設蓄水池。
海墾神泉集團發展林下虎奶菇種植產業。楊瓊文 攝
技術,也同樣成為制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之一。
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我省多市縣了解到,目前,諸多林下經濟并未規模化發展,缺乏完善的技術體系,包括技術標準、技術方案、技術路徑及投融資渠道等。
為此,海墾集團制定行動方案引導下屬企業加強科技支撐,鼓勵引進先進的林下經濟發展技術和管理方法,鼓勵自主創新,提高林下經濟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提升林下經濟產品科技含量,形成墾區林下經濟“一張圖”,推動產業技術進步,實現林下經濟產業高產、優質、高效發展。
去年10月,海墾集團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(以下簡稱“熱科院橡膠所”)在儋州開展深入交流,以走膠園、看業態、共研討等模式,為橡膠林下產業把脈問診,共促海南橡膠園復合農林業發展。
海南橡膠管理人員查看林下香蕉生長情況。(資料圖)
“目前,我們聚焦墾地林下經濟協同發展,發揮引領示范帶頭作用,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,著力提升橡膠產業抗風險能力和產業價值。”海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希望能學習熱科院橡膠所在橡膠農林復合模式等方面的先進經驗,共同探討通過打造新型復合生態種植模式。
目前,對于新增或者更新的膠林,海南農墾企業加深與熱科院橡膠所科研溝通,嘗試探索“全周期間作模式膠園”。
據了解,這種模式寬行20米,窄行4米,株距2米,能在保障橡膠林單位面積產量的同時,大幅改善膠園的光照條件以及地下資源競爭態勢,為后期發展更多林下作物打下基礎,具有間作模式更多、間作周期更長、膠園土地利用率更高的優點。
全鏈發展,補齊林下加工銷售短板
“我們的姜黃還在地里,采購訂單就已經簽下了。”海墾神泉南田現代農業分公司副總經理李達文透露,該公司提前對接市場,與省內外客商密切溝通,做好訂單式生產。
海南橡膠下屬企業探索在林下養殖廣地龍。(資料圖)
海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林下經濟大規模推廣后,可能會迎來相應產品集中上市周期,企業應該做好預判,提前補齊生產鏈條,最大程度避免因缺乏銷售渠道和缺乏較完善的產、供、銷體系,導致投產后將面臨銷售難、風險大的問題。
目前,海南農墾各企業通過與地方政府、省內外企業積極溝通,重點補齊林下經濟加工、銷售短板,力爭最大程度發揮林下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海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依托海南農墾系統生產組織化程度高、規模化特征突出、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,與“一場一品”專項工作深度融合,從延長產業鏈、優化供應鏈、提升價值鏈的“三鏈”維度,著力打造涵蓋種植管理社會化服務、保鮮、加工、倉儲、流通、品牌、營銷于一體的現代化、多元化、全鏈化林下經濟全產業鏈體系,引領和帶動區域林下經濟可持續、高質量發展。
來源 | 海南日報
記者 | 鄧鈺
»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瓊B2-20070017-6 HSF Copyright @2020, All Rights Rese
企業郵箱: 3538774633@qq.com
聯系電話: 0898 -68580160